初始环境配置
第一次在运行TesVTranslator前,先准备好中文strings文件。
把中文strings文件中_english替换成_chinese,本体/DLC等全部在内的话一共是15个文件。
把改名的strings文件放到\Data\Strings\下,和原版
strings一起(没有原版strings的话可以从
bsa里提取)
现在打开TesVTranslator,先配置界面语言,
菜单栏 Opotions —— Set Options and Languages
—— interface下拉菜单里选择简体中文,ok保存然后重启
TesVTranslator。
再回到刚才的界面,现在是这个样子了。
照实际情况如上图设定原文语言/目标语言/strings文件夹路径。然后生成翻译缓存打勾,确认。
开始自动构建基础词典。
Esp翻译流程
这里只说Esp翻译模式,也就是所谓内核汉化。因为中文不是老滚默认支持语言,没有对应的
strings,反正strings翻译模式操作也类似。
第一步,加载要汉化的esp/esm,可能要在选项里utf8模式把
2个选项都勾上,这样的话汉字不会乱码。
加载完成后,可翻译的条目会被附加上不同的背景色,
白色:已翻译条目,程序认为的已翻译。原文对照词典完全匹配时自动填充。
蓝色:已验证翻译条目,用户认为的已翻译。只有用户手动操作才会出现这个颜色,保存到sst之后下次加载会变成白色。
紫色:待验证翻译条目,原文条目词典里有对应,但是不完全匹配(LD值>0)或者完全匹配的译文存在多个。(注)
红色:未翻译条目,词典里没有对应的词,这个只能手工翻译。
黄色:指代(Alias)错误警告条目当Alias引用对象不匹配原文和译文时出现,嘛其实我没遇见过,具体如何不清楚。
注:这里引入一个表示字符串之间差异度的值LD,LD越大2个字符串差别越大。
随便拿个esp举例.....
如图,TesVTranslator会列出可翻译的内容,一般上半部分只有红白紫三种颜色,好吧还有黄色......
*白色的
已经翻译好了,不用管。
*红色的
只能手工翻译,双击或者Enter打开编辑窗口直接改。
*紫色的
先点击中间的自动翻译按钮,下半窗口会出现待选的翻译,
其中绿色的是词典中原文和待翻译原文完全相同的,红色的是词典和原文类似但不全相同,以LD大小排序。
选择一个觉得合适的绿色的双击,或者选择一个近似的红色项再修改.
*黄色的
直接打开编辑窗口里的别称检查。
编辑好后的红色和紫色会变成蓝色。
如果觉得某些项目没必要翻译,可以右键设为已验证(快捷键F2)。
整个翻译过程分次完成的过程中可以用文件菜单里 保存到SST词典 功能保存当前工作,白色和蓝色的项会保存进
sst词典,不会直接改写esp,同时保存下的SST词典可以作为以后翻译的词典。
3个strings栏全部翻译好之后再保存一次SST词典,然后用 导出esp/esm(完成)或者 导出esp/esm为...(完成)输出汉化的
esp。
Esp模式中的另一个功能是esp比较翻译(工具菜单里),可以读取手边的
esp根据EditID配对2个
esp的字符串,适用于延用旧版汉化更新新版esp。
但注意这个配对不是绝对靠谱的,比如一个message记录,里面的按钮文本,
mod作者在其中增删了一个按钮,那这个EditID的字符串序列后面的字符串排序就会对不上号。
简单界面介绍
主界面
1-筛选显示按钮,隐藏按钮对应的翻译条目,当翻译条目量比较大时作用很明显。
2-各种按钮。
·介绍 就是用来看的;
·自动翻译 上面已经说过了;
·词汇库 就是一个当前翻译缓存和用户词库的列表,基本也是用来看的;
·Esp树状表 就是显示当前翻译esp的结构,和tes5edit/tesVsnip等类似,双击其中的项目可以直接跳到对应的可翻译项目上;
·esp项目归类 也是看看用的,作者定义的
esp那些字符串归类待拿个strings里,哪些字符串要跳过等。
·日志 log,操作记录等。
词条编辑窗口
-Esp项目 列出当前记录内可翻译的项目。
-搜索
-差异查看器 使用自动翻译之后,可以在这里查看原文和词典条目的差别。
-别称检查 处理Alias错误用的。
-Esp对照结果
-话题与对话 将一个对话单独列出来。